
14
2016
-
11
我國電力電纜行業不宜推行“以鋁代銅”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與政策研究所承擔的《我國銅鋁資源在電力電纜市場應用戰略規劃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指出:要理性慎重看待銅鋁替代問題,發揮市場在銅鋁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銅、鋁資源均為我國重要礦產資源、重要有色金屬原材料。我國銅資源消費目前主要在電力(41%)、電子通訊(15%)、日用消費品(15%)、機械制造(10%)等領域,鋁資源消費主要在建筑業(38%)、交通運輸(17%)、耐用消費品(16%)、電力(15%)等領域。其中,電力領域銅消費是我國銅消費的最大用戶,鋁在一定范圍內也有使用。近年來我國電纜工業快速發展,目前年產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制造業中僅次于汽車業的第二大產業,帶動了銅、鋁原材料行業發展。近年來一些企業、媒體提出“以鋁代銅”具有“戰略意義”,應視為電纜工業“發展方向”,認為可節約短缺的銅資源等。
經深入調研、大量的數據與事實比對分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研究成果指出:我國電力電纜行業不宜推行“以鋁代銅”口號。其一,銅導體在電力電纜領域綜合性能優于鋁及鋁合金導體。銅導體是世界各國電力電纜領域普遍采用的主要導體材料,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維護方便。銅的生產和使用能耗均低于鋁,從采礦、選礦到冶煉銅的生產過程中,每生產1噸陰極銅的能耗為1.6噸標煤,而從采礦到氧化鋁再到電解鋁,每生產1噸原鋁能耗為3.6噸標煤。此外,在30年電纜壽命周期內,每公里鋁電纜的使用能耗比銅電纜多出約212噸標煤。根據行業發展規劃,2015年從采礦到冶煉,陰極銅單位能耗將下降到每噸陰極銅1.2噸標煤;從鋁土礦到電解鋁,原鋁的單位能耗將下降到每噸原鋁3.33噸標煤,即原鋁單位能耗約是陰極銅單位能耗的2.8倍。
其二,從化解產能過剩角度看,據測算,替代100萬噸銅僅產生50萬噸鋁需求,這對于總產能3000萬噸、過剩產能800萬噸的鋁冶煉行業而言,不能化解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而減少100萬噸銅需求,則會對精銅消費總需求僅900萬噸的銅市場造成巨大沖擊。以鋁代銅,將對保護環境、解決總體產能過剩等社會綜合效益方面帶來負面影響,且不利于我國銅鋁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甚至影響我國戰略資源的安全保障。
其三,我國銅鋁礦產資源相對短缺,銅鋁再生資源及世界銅鋁礦產資源總量相對充足。世界銅鋁礦產資源可滿足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目前已經在使用的銅鋁材料將在使用壽命期后循環使用,到2050年,國內回收的再生銅便能全部滿足銅消費的需求。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