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2020
-
12
國土資源部:2016中國礦業大事盤點
2016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經濟積極適應新常態,各項改革措施扎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看,“十三五”已經有個不錯的開局,但在鋼鐵、煤炭“去產能”的背景下,2016年對中國礦業來說,過得有些忐忑,也有些惶惑。中國礦業報今日粗略梳理了這一年來中國礦業發生的主要事件,以期通過打量仍處“寒冬”狀態的中國礦業來洞悉一些未來的端倪。
千億資金安置煤炭去產能員工
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太原召開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上表示,中央財政將出資1000億元,以地方政府配資的方式,用于去產能過程中的人員安置。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在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上表示,中央將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勵)補(貼),重點是推動“僵尸企業”退出。
點評:2006年至今,中國煤炭產能不斷增加,但近年來煤炭需求卻在不斷下降,供過于求的矛盾日漸突出。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進程或因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得以加速。雖然用市場倒逼產能退出已經成為共識,但不少處于瀕臨破產的煤炭企業,仍寄希望于政府出臺煤炭行業最低限價來改變困境。
煤炭行業脫困計劃開始實施
2月1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地壓縮煤炭產能。
點評:“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淘汰落后煤礦7250處、落后產能5.6億噸。但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仍十分突出。此次意見的出臺也是找準了煤炭行業困境的癥結。這一舉措將有效促進各地區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甚至將會引發新一輪的煤炭資源大整合。不過,在政策支持下的行業脫困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尚待觀察。煤炭行業要實現健康發展,推動自身清潔化轉型升級當為根本。
鋼鐵煤炭新增產能項目不再批地
3月30日,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繼續嚴把鋼鐵、煤炭等新增產能項目建設用地供應閘門,對新建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對未按國家規定核準、備案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安排建設用地計劃,不得通過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查和辦理供地手續。
點評:國土資源部將“去產能”作為2016年國土資源工作重點任務之一,在年初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積極做好鋼鐵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服務保障工作,支持盤活企業存量土地,促進“僵尸企業”分類有序處置等。為確?;怃撹F煤炭行業過剩產能落到實處,國土資源部已全面暫停受理鋼鐵煤炭行業建設項目用地、用礦審批。這等于是從源頭上掐住產能過剩的脖子,不留幻想。
國家物資儲備局重啟鎢精礦收儲
4月7日,國家物資儲備局宣布重啟鎢精礦收儲計劃,收儲國標一級一類黑鎢精礦,最終以7.5萬元/標噸左右的價格成功截標。這是繼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之后的第三次收儲計劃,前兩次收儲計劃皆因價格問題而慘遭流標。此后不到半個月,4月19日再一次以略高于上一輪收儲的價格收儲一批一級一類白鎢精礦。兩輪收儲總量約1萬噸。
點評:國內鎢產品市場受此刺激價格大幅反彈,也激發了后端產品廠商對于原料的采購補倉備貨,市場總體活躍度明顯增強。實際上,在礦產品市場價格與價值不相對等的情勢下,國家啟動戰略性優勢礦產品儲備,是早就應該做的事。
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
5月1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通過全面實施清費立稅、從價計征改革,理順資源稅費關系,建立規范公平、調控合理、征管高效的資源稅制度,有效發揮其組織收入、調控經濟、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通知指出,此次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及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
點評: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也是綠色稅收制度建設的一場“重頭戲”。改革在理順資源稅費關系、建立科學資源稅制度、發揮地方主觀能動性等方面彰顯出多重亮點。
中國首家稀土產品交易所實現現貨交易
6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產品交易所新交易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據介紹,新交易系統與現貨市場完全聯通,交易以現貨價格成交,是以實際貨物為基礎的純現貨交易模式。同時,將稀土現貨交易、倉儲、質檢、物流和融資等一系列的服務統一在一個平臺上,并對稀土企業和銀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點評: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個全國性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于2011年5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然而,該所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既有模式暴露了較多問題,距離預想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因此,該所決定引入一整套全新的現貨交易系統,對原有交易體系進行徹底的更新。新系統的成功運行,將對全球稀土的定價交易發揮積極作用。
安頁1井頁巖氣油氣調查獲重大突破
7月7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貴州遵義安頁1井頁巖氣、油氣調查重大突破研討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方復雜構造區的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安場鎮部署實施的安頁1井獲得了二疊系棲霞組油氣、志留系牛石欄組致密氣、五豐組-龍馬溪組頁巖氣和奧陶系寶塔組天然氣的“四層樓”式油氣重大突破。其中志留系牛石欄組壓裂測試獲得10.22萬立方米/日穩定高產工業氣流。
點評:安頁1井獲得油氣發現和突破意義重大,奠定了其在南方油氣勘探功勛井的地位。這是60多年來在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復雜構造區首次取得的重大突破,開辟了油氣勘查新區,有望成為新的工業氣田,對我國南方油氣勘探有著重要的帶動和指導意義。
油氣體制改革呈現“氣進油滯”
8月末以來,國家發改委陸續發布《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等文件。而傳說中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始終未出。
點評: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基本思路,天然氣改革單邊突進。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兩會期間透露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卻遲遲未出。這種“氣進油滯”的局面表明,中國油氣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中國石化再次發現世界級油田
9月初,中國石化宣布,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順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資源量達到17億噸,其中石油12億噸、天然氣5000億立方米。此前,在2015年順北1-1H井已經測試獲高產穩產油氣流,日產原油185噸、天然氣9萬立方米,且原油屬高品質原油。隨后中國石化在該地區部署6口井日產均超百噸。
點評:此次順北油田的重大發現對我國石油行業上游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希望能夠為處于寒冬中的中國石油行業破冰,帶來溫暖。此前中東產油國、俄羅斯、美國等一致把目光投向中國,期望在這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給出的答案或許讓他們失望了。
2016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舉行
2016中國國際礦業大會9月23日~25日在天津市舉行。會議圍繞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和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分析全球礦業發展新機遇,研判全球經濟和礦業走勢,宣傳中國礦業發展方針政策,倡議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
點評:礦業仍處“寒冬”,這幾乎是大家的共識。往年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召開期間,天氣已經轉冷,而2016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比以往整整提前了一個月。舉辦者似乎在有意讓溫暖的氣候來給已經凍得發抖的礦業增加點暖意。這樣的煞費苦心,也的確讓礦業界的領袖們感受到了“寒冬”中的一絲溫暖。
寧夏林利煤礦發生瓦斯爆炸
9月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林利煤炭有限公司三號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0人遇難。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的通報,涉事企業蓄意瞞報事故、非法越界開采、安全管理混亂。據了解,這家煤礦生產環境惡劣,管理人員安全意識低,曾發生的多起事故都被礦方瞞報。
點評:心存僥幸,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大忌。對這起礦難,礦方原本想隱瞞,但后來有礦工實在看不下去了,悄悄打了電話舉報,礦方這才沒能瞞住。井下一下子困住那么多人,首先想到的還是隱瞞,可見礦主對生命的漠視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中國自主核電“走出去”提速
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正式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并與英國政府同步簽署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收入及投資保障等政府性協議,歷經波折之后的中英核電旗艦項目終獲啟動。
點評:繼去年中核集團與阿根廷簽署核電合作項目之后,備受矚目的中廣核參與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歷經波折,最終塵埃落定。這意味著由中核與中廣核主導的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出海提速。
“十三五”頁巖氣發展目標敲定
9月30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2020年發展目標:完善成熟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3500米以深海相頁巖氣、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的情況下,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
點評:“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推動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需求持續加大,為頁巖氣大規模開發提供了寶貴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不確定性因素和挑戰仍然較多,頁巖氣發展還任重道遠。
紫金礦業海外獲增940萬噸高品位銅
10月14日,紫金礦業集團公司宣布,在剛果(金)卡莫阿銅礦區卡庫拉礦段新探獲940萬噸銅資源,使得卡莫阿整體銅資源儲量達到3340萬噸,相當于我國當前銅資源儲量的1/3??~礦由此成為非洲大陸發現的最大銅礦,躋身世界十大銅礦之列。紫金礦業再次以低成本的勘查投入獲得巨大的銅礦資源。
點評:根據紫金公告,紫金礦業實益持有kamoa控股公司約54.4%權益,按權益享有銅資源量約1700萬噸,成為該礦最大的持有人。業內人士認為,該礦大規模開發后,將成為年產5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山,改變我國銅供應的分布格局。
非法采砂情節嚴重將定罪
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下發《關于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按照《解釋》,未依據有關規定取得相關許可證,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情節嚴重的,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點評:從司法實踐來看,破壞礦產資源犯罪形成了利益鏈條,后續的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等環節成了此類犯罪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有效懲治此類犯罪,保護國家礦產資源,《解釋》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礦產品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處罰;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這對非法采砂將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
我國首次發布天然氣發展白皮書
12月10日,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期間,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白皮書。這也是我國首次發布天然氣發展白皮書。
點評:走綠色清潔低碳的能源發展道路,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對世界所作莊嚴承諾的踐行。大規模發展天然氣勢在必行。目前中國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新業態不斷出現,又值國際油價低位運行,抓住這一重要時間窗口,加快推進中國天然氣大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
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建成投產
12月28日,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宣布建成投產。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單套投資規模最大、裝置最大、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
點評:該項目是基于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化石能源結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進國家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而設立的國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標志著我國在能源戰略儲備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2023-03-01